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1679.9亿元,增长15.6%。
其中,出口143912亿元人民币,增长4.9%。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1%。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
进出口相抵,顺差23489亿元人民币。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增长56.2%。大水漫灌的过度刺激方式只会加重风险,过量货币只会投到房地产领域和传统、过剩的制造业领域,加剧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平台、金融等的风险。
1996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是2万亿级别,时间推移到现在,2014我国消费品零售的增量就已接近这一级别不到20年时间,单从一项数据就已看出中国经济的整体规模已经天差地远。当前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平衡。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顺利完成年初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中国经济正在三期叠加中转型并走向新常态,开始构筑一个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研究中心主任田云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2015年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体制改革上证指数全年上涨近53%,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一枝独秀。
马建堂在发布会上表示,改革开放激发创业创新的不竭热情,是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不竭动力。2014中国经济年报20日新鲜出炉: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虽然这一增速为1990年以来新低,但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说,已实现年度预期增长目标,而且无碍中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越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高铁、核电等先进技术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
表情一:进中提质之喜喜,即是高兴。简政放权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推动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到来。或许,就可以称其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之喜。中国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稳居世界第二,约是日本的两倍。
除了对市场化改革的乐观预期之外,企业盈利能力的触底回升也是支撑股市走牛的重要因素。此谓创业创新之乐。
国务院参事夏斌认为,去年中国在简政放权、发展新兴行业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正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发挥主导作用。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说,GDP突破10万亿美元早在市场预期当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均GDP,约为7400美元,全球排名80位左右。新一轮创业浪潮,正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支撑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国家统计局20日在京发布深改元年经济年报,深受海内外市场关注。透过一系列高冷的经济数据,新华社记者尝试以四个字捕捉2014年中国经济的表情:进中提质之喜、创业创新之乐、困难压力之忧和稳中求进之盼。2014年下半年,沪深股市也走出了一波多年未见的上涨大行情。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在中关村、张江、东湖等众多科技园区,出现了聚合创业现象,而创业又带动了创新。马建堂表示,2014年中国克服诸多压力和挑战,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实现7.4%的增速,实现了去年定下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
屈宏斌指出,第三产业在吸引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的稳定,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全年GDP同比增长7.4%,其中第四季度增长7.3%。表情二:创业创新之乐乐,意为快乐。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尽管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传出一些令人欣喜的好消息:经济增速下调同时,产业结构初见成效,逐渐从对投资、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中走出来,新兴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消费驱动。林采宜认为,股权投资的吸引力正在提升。
林采宜说,这意味着中国还处在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还需保持较高增速才能迈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那就更需要通过转型创新和全面深化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持续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就业不降反增,更掀起一波创业创新的浪潮。
2014年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新常态下,中国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初步核算,去年中国GDP为63.6万亿元,若按去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计算,约为10.4万亿美元,超越10万亿美元大关。创业者越来越年轻,创业空间越来越广阔,风投也越来越活跃。
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93亿人,同比增加1070万人。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全文显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029亿美元,即将成为对外净投资国。马建堂说,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同时,工业4.0浪潮引领制造业深度变革虽然这一增速为1990年以来新低,但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说,已实现年度预期增长目标,而且无碍中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越10万亿美元大关。
除了对市场化改革的乐观预期之外,企业盈利能力的触底回升也是支撑股市走牛的重要因素。林采宜认为,股权投资的吸引力正在提升。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说,GDP突破10万亿美元早在市场预期当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人均GDP,约为7400美元,全球排名80位左右。2014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